前有三公消費限制的沖擊,后有新冠疫情的影響,根據今年2月全國工商聯禮品業商會發布的月度禮品行業受疫情影響報告顯示,抽樣企業中,97%的企業營收下降,近半企業營收下降更是達到50%以上。疫情迫使禮品企業作出積極的市場響應,積極探索產品和營銷新模式。
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,禮尚往來的傳統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并流傳至今。送禮是中國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,無論是商業伙伴還是親朋好友,都喜歡用禮品傳遞感情。據了解,我國每年會多次舉辦禮品展覽會,有效地帶動了國內相關禮品企業間的相互交流,增強了禮品行業的發展活力。沿海的江蘇、廣東、浙江、福建等地是目前產量最大的禮品生產中心。對于中國禮品制造商來說,樹立品牌意識、加強自主創新、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已成為重中之重。
國外禮品市場與國內市場相似但比國內市場發展更加成熟。不同種族有著不同的文化,但以禮待人是任何一種文明都承認的,所以禮品市場發展具有傳承性和穩定性。近年來,中國禮品行業逐步擴大,不僅在國內熱銷,在國外也有優勢。從出口量來看,目前中國禮品出口量越來越大,每年大約有70%~80%的禮品出口到各個國家。中國禮品普遍性價比較高而且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。
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2-2027年版禮品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》分析
隨著電子商務的潮流勢不可擋,禮品行業也開始發展電子商務,在電商領域分一杯羹。據可靠數據顯示,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,已經有七成的電商用戶傾向于在互聯網上挑選并購買禮物。電子商務在禮品行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,成為了電商增長的最大亮點之一。目前的電子商務和禮品行業的結合有兩種形式,一是淘寶、京東等電商平臺網站,一是垂直獨立禮品電商網站。前者注重禮品的豐富程度,后者注重禮品贈送的感情傳遞,未來垂直化禮品電商將是禮品電商的增長重點。
禮物經濟行業數據分析2022
數據顯示,2018-2020年中國禮物經濟產業市場規模從8000億元增至10913億元,呈逐年遞增趨勢。2021年市場規模預計達11568億元,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達12262億元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消費時代的崛起,為禮品萬億規模市場創造良好的宏觀條件。居民消費需求轉型升級,正在產生更多對于社會關系的需求,進一步促進禮物經濟產業發展,未來將吸引更多市場參與者關注。
專家認為,“禮品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”。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,除了持續走高的B端商務類送禮消費外,普通老百姓走親訪友、派對等活動對于個人情感禮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個人消費成為增量較為明顯的需求主體。定制化、個性化產品成未來主要發展趨勢。
隨著禮品生活化,禮品市場與其它市場熱銷產品的邊界會變模糊,由此,禮品市場的大品類擴充與延展、非禮品市場熱銷產品禮品化、生活品類仍有重大機遇。